浅析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
来源: | 作者:恒华龙信 | 发布时间: 2022-03-20 | 1594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3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逐步发布了电力、化工、水泥等24个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以及碳排放、核算、交易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 41号)提出 “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批4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的通知,明确了石油、燃气生产行业、焦化企业、煤炭生产企业、石油化工行业企业的温室气体核算方法。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为掌握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

2021年环境部发布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核算规范、方法、流程、输出等。同年国家首次将电力纳入核算,发布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2021年修订版)》。

对于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砷化镓、磷化钾、磷化钢、氮化镓),高温超导材料,记忆合金材料(钛镍、铜基及铁基记忆合金材料),超细(纳米)碳化钙及超细(纳米)晶硬质合金,散热器用铝箔等工艺复杂的行业,其温室气体核算让很多人员感到困惑,其实掌握了核心方法,就变得非常简单下面介绍以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的温室气体核算方法,

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的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范围主要包括以下排放: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冶金还原剂消耗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过程排放(企业消耗的各种碳酸盐以及草酸发生分解反应导致的排放量)、企业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计算方法如下: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E = E+ E原材料 + E + E+ E

                                                            

其中一:燃料燃烧排放为:       E燃烧 = å( ADi ´ EFi ) 

 i=1

1.活动水平数据获取:燃料燃烧的活动数据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燃料的消耗量与平均低位发热量的乘积,按公式计算ADi   = NCVi ´ FCi

2.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按公式计算:EFi  =CCi ´OFi  ´44/12                                                  

二: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冶金还原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计算:   

E原材料=AD还原剂×EF还原剂

三:过程排放量是企业消耗的各种碳酸盐以及草酸发生分解反应导致的排放量之和,按公式计算:

E= E+ ∑E=AD× EF+ ∑AD× EF碳酸盐

四:企业购入的电力消费所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计算:

E = AD ´ EF

五:企业购入的热力消费所对应的热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计算:

E = AD ´ EF

建筑行业是我国能源碳排放四大主要能源消耗行业之一,建筑投入使用后电力消耗成为建筑能耗较大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建筑运行每年排放20亿t以上二氧化碳,建筑节能减排是重中之重。那对于公共古建筑运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如何计算呢?

公共建筑运营的CO2排放总量等于公共建筑边界内所有使用者的燃料燃烧排放、购入电力和热力所对应的CO2排放量之和。公共建筑运营过程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按公式计算:          

E = E+ E+ E

对比分析出同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的核算方法不同之处:除燃烧、用电、热能过程中的碳排放,有色金属还包括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 E原材料(冶金还原剂消耗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过程排放 E过程(企业消耗的各种碳酸盐以及草酸发生分解反应导致的排放量)。其他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行业特征有关,侧重点各不相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复杂的变革工程,需要全国范围内各行各业的广泛配合。依据碳核算报告进行分析与预测,保持行业可持续、生态化的高质量发展,行业升级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预见,整个行业未来必然积极响应《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从政策上贯彻落实、从方案上认真可行、从技术上科学合理,全面、合理、快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化解过剩产能,遏制高能源消耗、高碳排放项目的盲目发展。虽然在短期内会对先进产业、先进技术及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也必将带来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能源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或清洁能源将百花齐放,在不远的将来生态环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将实现。